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备孕助孕

习惯性流产常见病因解析哪些疾病

时间:2025-07-01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习惯性流产给育龄期女性带来巨大身心痛苦,严重影响家庭幸福。深入探究其常见病因,明确相关疾病,对预防、诊断和治疗习惯性流产至关重要。本文详细解析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疾病,包括遗传因素相关疾病、内分泌疾病、生殖道异常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旨在提高对习惯性流产病因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

  习惯性流产,医学上称为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育龄期女性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了解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尤其是相关疾病,对于早期干预、有效治疗和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遗传因素相关疾病

  (一)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遗传因素,可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数目异常:常见的有21 - 三体、18 - 三体、13 - 三体等非整倍体异常,以及多倍体异常。这些异常染色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胚胎发育停滞,最终引发流产。例如,21 - 三体综合征患者,其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不仅会导致胎儿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还极易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

  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断裂、缺失、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干扰基因的正常表达,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如平衡易位携带者,其本身表型正常,但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会产生多种不平衡配子,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增加流产风险。

  (二)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与习惯性流产相关。例如,与凝血功能相关的基因突变,如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可导致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使胚胎因缺血缺氧而死亡,从而引发流产。

  三、内分泌疾病

  (一)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为胚胎着床及早期发育提供适宜的内分泌环境。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或着床后因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基础体温双相但上升幅度低且持续时间短等。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多囊卵巢改变为特征。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较为常见,可引起卵巢分泌雄激素增多,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时,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风险。此外,肥胖也是PCOS患者的常见表现,肥胖可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提高了流产的发生率。

  (三)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对胚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发育影响显著。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流产、早产、胎儿智力低下等不良妊娠结局。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孕妇代谢亢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

  (四)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当泌乳素水平过高时,可抑制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同时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从而增加流产风险。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溢乳等症状。

  四、生殖道异常疾病

  (一)子宫畸形

  子宫畸形是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的有子宫纵隔、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等。子宫畸形可影响子宫腔的形态和容积,干扰胚胎着床和发育。例如,子宫纵隔可使子宫腔对称性缩小,影响受精卵着床位置,且纵隔部位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血供不足,易导致胚胎停育和流产。双角子宫和单角子宫由于子宫形态异常,可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和胎盘的附着,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二)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可改变宫腔形态,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使宫腔变形或内膜供血不足,导致流产;此外,子宫肌瘤还可影响子宫收缩,在妊娠晚期增加早产的风险。

  (三)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或宫腔内感染,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宫腔前后壁相互粘连,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宫腔粘连可使宫腔容积缩小,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同时导致子宫内膜血供不足,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流产风险。患者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周期性腹痛等症状。

  (四)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宫颈内口松弛,在妊娠中期胎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时,宫颈无法承受宫内压力而扩张,导致胎囊突出宫颈管,最终发生流产。宫颈机能不全多由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宫颈手术损伤(如宫颈锥切术、宫颈裂伤修补术等)或分娩损伤所致。患者常无明显腹痛,在妊娠中期突然出现阴道大量流水,随后胎儿娩出。

  五、感染性疾病

  (一)生殖道感染

  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例如,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干扰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风险。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导致输卵管黏膜损伤和纤毛运动障碍,影响受精卵的运输和着床,同时也可直接感染胚胎,导致胚胎发育异常而流产。

  (二)全身性感染

  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弓形虫感染等,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流产、早产等。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这些病原体时,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例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在妊娠早期引起胎儿心脏、眼睛、耳朵等器官发育畸形,增加流产和死胎的风险。

  六、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与习惯性流产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以反复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这些抗体可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磷脂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使胚胎因缺血缺氧而死亡,从而引发流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SLE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免疫复合物沉积和炎症反应,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和流产。同时,SLE患者常伴有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等疾病,这些并发症也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二)同种免疫异常

  同种免疫异常是指母体对胚胎父系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胚胎受到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正常情况下,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父系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以保护胚胎免受免疫攻击。当母体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时,可产生针对胚胎的抗体,如封闭抗体缺乏,使胚胎得不到母体的免疫保护,从而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导致流产。

  七、结论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因素、内分泌疾病、生殖道异常、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多个方面。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增加了习惯性流产的发生风险。对于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生殖道超声检查、感染指标检测、免疫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妊娠成功率,保障母婴健康。同时,加强孕前保健和孕期管理,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对于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