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造影是通过向宫腔及输卵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或超声实时观察造影剂在生殖系统内的流动与分布,从而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宫腔形态及盆腔粘连情况的核心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高达85%-95%,是不孕症、反复流产及生殖系统异常诊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接受此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避免过度医疗。本文将从不孕症、生殖系统结构异常、术后评估及辅助生殖前准备四大场景展开规范论述,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不孕症:输卵管因素的首选筛查手段
(一)原发性不孕:排除输卵管阻塞的初始检查
原发性不孕指夫妇同居、未避孕1年未孕,且女方从未妊娠。若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女方排卵功能正常(如月经规律、基础体温双相、血清孕酮水平正常),则需重点排查输卵管因素。研究显示,原发性不孕患者中输卵管阻塞占比约25%-35%,其中以输卵管近端阻塞(如峡部粘连)和远端阻塞(如伞端闭锁)最常见。此时,输卵管造影可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如是否显影、显影长度、弥散速度),明确阻塞部位及程度,为后续治疗(如宫腹腔镜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方向。
典型案例:患者张某,28岁,原发性不孕2年,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女方排卵监测提示有排卵。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近端完全阻塞,后续行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术,术后6个月自然受孕。
(二)继发性不孕:评估输卵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继发性不孕指曾有妊娠史(包括生育、流产或异位妊娠),后未避孕1年未孕。此类患者输卵管损伤风险显著升高,原因包括:
盆腔炎症: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的输卵管黏膜破坏、管腔狭窄;
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炎症扩散至输卵管;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患侧输卵管可能残留瘢痕或狭窄。
输卵管造影可敏感检测输卵管通畅性变化,尤其对轻度粘连或通而不畅的诊断价值突出。研究指出,继发性不孕患者中输卵管造影异常率达40%-50%,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25%-35%)。
典型案例:患者李某,32岁,继发性不孕3年,曾行人工流产术2次。输卵管造影显示右侧输卵管远端积水(造影剂聚集呈“腊肠样”改变),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造影剂流动缓慢),后续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左侧输卵管通液术,术后1年自然受孕。
二、生殖系统结构异常:明确病变部位与程度的金标准
(一)疑似宫腔粘连:区分内膜损伤与输卵管阻塞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多由宫腔手术(如流产、诊刮)或感染(如结核)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患者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或周期性腹痛,但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输卵管阻塞(因炎症同时累及输卵管)。
输卵管造影可通过观察宫腔形态(如是否充盈缺损、狭窄或畸形)及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区分单纯宫腔粘连与输卵管阻塞。例如,若宫腔显影正常但输卵管不显影,提示输卵管阻塞;若宫腔显影异常(如“T”形宫腔、充盈缺损)且输卵管不显影,则需考虑宫腔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
典型案例:患者王某,26岁,因“月经量减少1年”就诊,曾行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造影显示宫腔呈“狭长形”充盈缺损,双侧输卵管未显影,后续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合并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导丝疏通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6个月后自然受孕。
(二)生殖器官畸形:评估输卵管与宫腔的解剖关系
生殖器官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可能影响输卵管走行或与宫腔的连接,导致不孕或流产。输卵管造影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显示子宫轮廓及输卵管位置,明确畸形类型及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例如,纵隔子宫患者中约30%合并输卵管扭曲或伞端上举,影响卵子拾取;双角子宫患者因宫腔形态异常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失败。输卵管造影可为畸形矫正手术(如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三、术后评估:验证治疗效果与制定后续方案
(一)输卵管复通术后:确认再通成功率
输卵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如再婚或生育需求变化)的患者,需通过输卵管造影评估复通效果。研究显示,输卵管复通术后自然妊娠率约50%-70%,但异位妊娠风险升高至5%-10%。
输卵管造影可明确复通后输卵管的通畅性(如是否完全再通、有无狭窄或积水)及长度(影响受精卵运输时间),为后续妊娠方式选择(如自然受孕或试管婴儿)提供依据。例如,若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完全再通且长度正常,可尝试自然受孕;若仅单侧再通或存在积水,建议直接行试管婴儿以降低异位妊娠风险。
(二)宫腹腔镜手术后:排查残留病变
宫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盆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可能残留微小粘连或瘢痕,影响生殖功能。输卵管造影可在术后3-6个月进行,评估手术效果并排查残留病变。
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输卵管通液术后,若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但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提示可能存在微小粘连,需加强术后抗炎治疗(如口服避孕药抑制内膜增生)或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四、辅助生殖技术前准备:优化胚胎移植环境
(一)试管婴儿(IVF)前:排除输卵管积水对胚胎的毒性作用
输卵管积水是输卵管阻塞的常见并发症,因输卵管伞端闭锁导致液体积聚,内含炎症因子、细胞碎片及毒素,可能反流至宫腔,干扰胚胎着床或导致胚胎停育。研究显示,输卵管积水患者行IVF的妊娠率较无积水者降低50%,流产率升高2倍。
输卵管造影可明确积水的部位、范围及与宫腔的关系,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若积水直径<3cm且无临床症状,可尝试自然受孕或行输卵管结扎术;若积水直径≥3cm或合并感染,需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或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以消除积水对胚胎的毒性作用。
(二)人工授精(IUI)前:确认输卵管至少一侧通畅
人工授精是将精子直接注入宫腔的辅助生殖技术,其成功前提是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以确保精子与卵子能在输卵管内结合。输卵管造影可明确输卵管通畅性,避免因输卵管阻塞导致IUI失败。
例如,若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完全阻塞,行IUI无意义,需直接选择试管婴儿;若仅单侧通畅,可尝试IUI但需降低期待值(单侧通畅者IUI妊娠率约10%-15%,显著低于双侧通畅者的20%-25%)。
结语
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涵盖不孕症筛查、生殖系统结构异常诊断、术后效果评估及辅助生殖技术前准备四大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无创或微创手段明确输卵管及宫腔的解剖与功能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关键依据。然而,需严格排除禁忌症(如妊娠期、严重生殖系统感染、碘过敏等),并在检查后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自然受孕、宫腹腔镜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殖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