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生命是一场奇妙而充满期待的旅程,而定期产检则是这段旅程中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护航行动”。对于新手爸妈来说,面对繁杂的孕期检查项目和不同阶段的检查时间,难免会感到迷茫。别担心,今天这份超详细的孕期检查项目及时间表指南,将助你轻松应对产检,安心迎接宝宝的到来。
一、孕早期(0 - 12周):开启健康孕育之门
第1次产检(孕6 - 8周)
检查项目
确认妊娠:通过血/尿HCG检测,明确是否怀孕。HCG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怀孕后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水平升高是判断怀孕的重要指标。
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葡萄胎等异常情况。此时B超下能看到孕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子宫里开始发芽生长。
基础身体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了解准妈妈的基础身体状况。同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为后续的孕期管理提供参考。
常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ABO和Rh血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等。这些检查能及时发现准妈妈是否存在贫血、感染、肝肾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传染性疾病等问题,以便提前干预治疗,保障孕期健康。
意义:此次产检是孕期保健的起点,能早期发现异常妊娠情况,及时处理,为整个孕期的顺利进展奠定基础。
第2次产检(孕11 - 13周 + 6天)
检查项目
NT检查:即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通过B超检查胎儿颈部皮下无回声透明层最厚的部位。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如21 - 三体综合征、18 - 三体综合征等)、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畸形密切相关。一般NT值小于2.5mm为正常,若NT值增厚,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
早期唐氏筛查(可选):通过抽取准妈妈外周血,检测血清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 - A)、游离β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 β - HCG)等指标,结合准妈妈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信息,计算出胎儿患21 - 三体综合征、18 - 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的风险值。不过,早期唐筛的准确率相对较低,部分准妈妈会选择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
建档:在医院建立孕期保健手册,详细记录准妈妈的基本信息、历次产检结果等内容,方便医生全面了解孕期情况,进行系统管理。
意义:NT检查和早期唐筛有助于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结构畸形,为后续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建档则使孕期保健更加规范、有序。
二、孕中期(13 - 28周):关注胎儿发育关键期
第3次产检(孕15 - 20周 + 6天)
检查项目
中唐筛查:抽取准妈妈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Free - β - HCG等指标,结合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21 - 三体综合征、18 - 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如果中唐筛查结果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进行确诊。
基础身体检查:测量体重、血压,观察准妈妈的体重增长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约0.35 - 0.5kg),血压是否正常,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宫高、腹围测量:通过测量宫高和腹围,初步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宫高和腹围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医生会根据测量值绘制妊娠图,与正常标准进行对比,判断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
胎心率听诊:使用多普勒胎心仪听取胎心音,正常胎心率在110 - 160次/分。听到宝宝有力的心跳声,会让准妈妈们倍感安心。
意义:中唐筛查是孕中期重要的染色体疾病筛查手段,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高风险胎儿,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第4次产检(孕20 - 24周)
检查项目
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这是孕期最关键的一次B超检查,通过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器,对胎儿的头部、面部、脊柱、心脏、腹部脏器、四肢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查胎儿是否存在严重的结构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肾积水、多指(趾)等。大排畸检查通常需要提前预约,检查时间较长,因为医生要仔细观察胎儿的各个部位。
血常规、尿常规:了解准妈妈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随着孕周的增加,准妈妈对铁的需求量增大,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定期检查血常规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
意义:大排畸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胎儿大部分严重的结构畸形,为家庭和医生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是保障胎儿健康的重要防线。
第5次产检(孕24 - 28周)
检查项目
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第二天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然后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分别在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各抽取一次静脉血,检测血糖值。正常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2小时血糖<8.5mmol/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基础身体检查、宫高腹围测量、胎心率听诊:与之前产检类似,持续监测准妈妈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ABO溶血检查(针对O型血准妈妈):如果准妈妈是O型血,准爸爸是A型、B型或AB型血,胎儿有发生ABO溶血的风险。通过检测准妈妈血液中抗A或抗B抗体的效价,评估胎儿发生溶血的可能性。不过,大多数ABO溶血病情较轻,只有少数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治疗。
意义: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可能导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糖耐量试验能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以便及时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或药物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三、孕晚期(28 - 40周):迎接宝宝降临的最后冲刺
第6次产检(孕28 - 30周)
检查项目
基础身体检查、宫高腹围测量、胎心率听诊:密切关注准妈妈的体重增长、血压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孕晚期胎儿生长迅速,准妈妈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
产科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胎位、羊水情况、胎盘位置及成熟度等。此时大部分胎儿为头位,有利于自然分娩;如果发现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准妈妈进行胸膝卧位等矫正胎位的操作,或提前做好剖宫产的准备。羊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需要密切监测;胎盘成熟度分为0 - Ⅲ级,随着孕周增加,胎盘逐渐成熟老化。
血常规、尿常规:再次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感染等问题。
意义:此次产检能全面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为后续的分娩方式选择和孕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第7次产检(孕30 - 32周)
检查项目
基础检查:包括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心率测量,持续监测准妈妈和胎儿的基本情况。
胎心监护(NST):通过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心率的变化,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和是否缺氧。正常情况下,胎心率会有一定的波动,如果胎心监护结果显示胎心率基线平直、变异减少或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等异常情况,提示胎儿可能存在宫内缺氧,需要及时处理。
骨盆测量:医生会通过内测量或外测量的方式,评估准妈妈的骨盆大小和形态是否适合自然分娩。骨盆狭窄是导致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前测量骨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意义: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保障胎儿安全;骨盆测量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第8次产检(孕32 - 34周)
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心率、胎心监护等,持续关注母婴健康。
B族链球菌(GBS)筛查:通过阴道和直肠拭子取样,检测准妈妈是否感染B族链球菌。B族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阴道和直肠定植菌,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成人造成危害,但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如果GBS筛查阳性,在分娩时医生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意义:GBS筛查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感染,保障新生儿健康。
第9次产检(孕34 - 36周)
检查项目
常规监测: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心率、胎心监护等,确保母婴状况稳定。
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这些指标,了解准妈妈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孕晚期准妈妈的身体负担加重,容易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这些检查能为分娩做好充分准备。
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评估准妈妈是否能耐受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
意义:此次产检是对准妈妈身体状况的一次全面评估,为安全分娩提供保障。
第10 - 12次产检(孕36周后,每周1次)
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每次产检都会进行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心率测量,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情况和准妈妈的身体变化。
胎心监护: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胎心监护,加强对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测。如果胎心监护结果异常,可能需要增加监护次数或进一步检查。
产科B超检查(必要时):根据胎儿和准妈妈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安排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大小、胎位、羊水、胎盘等情况,评估胎儿的成熟度和分娩方式。
评估分娩方式:医生会综合考虑胎儿大小、胎位、准妈妈的骨盆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等因素,与准妈妈和家属共同讨论并确定分娩方式,如自然分娩或剖宫产。
分娩前准备指导:医生会向准妈妈和家属讲解分娩的先兆症状(如见红、破水、规律宫缩等)、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产后护理要点以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帮助准妈妈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
意义:孕晚期每周一次的产检能及时发现胎儿和准妈妈的异常情况,确保母婴安全。同时,通过评估分娩方式和进行分娩前准备指导,能让准妈妈更加从容地面对分娩。
孕期检查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健康护航行动”,每一个检查项目、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至关重要。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产检,按时进行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希望这份孕期检查项目及时间表指南能帮助各位准妈妈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