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生命是一场神圣且充满挑战的旅程,准妈妈的身体在孕期会发生诸多奇妙变化,而血压的波动便是其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信号灯”。妊娠高血压疾病作为孕期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危及胎儿发育与安全。因此,掌握孕期血压监测方法,熟知妊娠高血压应对措施,是每位准妈妈守护母婴健康的重要“必修课”。
孕期血压监测:洞察身体“晴雨表”
监测起始与频率
通常,准妈妈从孕早期(孕12周前)就应开始关注血压情况。孕早期血压监测频率无需过高,可在首次产检时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值,此后每月进行一次常规血压检测,作为身体状况的基准参考。
随着孕周增加,进入孕中晚期(孕20周后),身体各系统负担加重,血压波动风险上升,监测频率需相应提高。建议每2 - 4周测量一次血压;若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高危因素,如高龄(年龄≥35岁)、肥胖(孕前BMI≥28kg/m²)、有高血压家族史、既往有妊娠高血压病史或多胎妊娠等,则应每1 - 2周测量一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测量规范与要点
环境与状态:测量血压前,准妈妈应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5 - 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进食、吸烟、饮酒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后立即测量,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体位与姿势:测量时,孕妇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坐位测量时,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手臂平放在桌面上,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仰卧位测量时,可在孕妇膝下垫一个软枕,使下肢微微抬高,同样保证手臂与心脏齐平。
仪器选择与操作:优先选择经过专业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其测量准确性相对较高。测量时,将袖带均匀紧贴皮肤缠在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方2 - 3cm处。按下测量键后,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等待测量完成并记录血压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
每次测量血压后,准妈妈应详细记录测量日期、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同时,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若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妊娠高血压应对措施:多管齐下护平安
日常护理,筑牢健康防线
充足休息:保证每天有8 - 10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休30 - 60分钟。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这种体位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脏及胎盘的血液灌注,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度运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孕妇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可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速度以能正常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可选择一些温和的动作,每周进行2 - 3次,每次30 - 45分钟。运动能增强体质,调节血压,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情绪调节:孕期情绪波动较大,而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准妈妈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家人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饮食管理,调控血压关键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食盐的使用量,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食用咸菜、腌肉、咸鱼、咸鸭蛋等高盐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弹性和通透性,对稳定血压有益。
补充钙、钾、镁等元素:钙有助于降低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钾能促进钠的排出,镁可调节血管张力。孕妇可适当增加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香蕉、土豆等富含钙、钾、镁食物的摄入。
合理膳食结构: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医疗干预,精准应对危机
定期产检: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和羊水量,以便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病情较为严重,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孕妇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适时终止妊娠:当孕妇病情持续加重,出现子痫前期重度(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伴有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及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表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血液系统异常,血管内溶血,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或子痫(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或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等危及母婴安全的情况时,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