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水在妊娠过程中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羊水异常包括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旨在系统探讨羊水异常的临床诊断方法,并针对不同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以提高临床对羊水异常的诊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一、引言
羊水是妊娠期充满于羊膜腔内的液体,它为胎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具有保护胎儿、缓冲外界压力、维持胎儿体液平衡以及促进胎儿消化系统和肺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羊水异常,即羊水量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羊水过多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风险,而羊水过少则可能导致胎儿肢体粘连、骨骼畸形、胎儿窘迫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对于改善羊水异常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二、羊水异常的临床诊断
2.1 羊水过多的诊断
2.1.1 临床表现
孕妇常自觉腹部胀痛,行动不便,因横膈抬高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绀,不能平卧。查体可见腹部膨隆大于妊娠月份,皮肤张力大,变薄,腹壁下静脉扩张,宫高及腹围大于同期正常妊娠,胎位不清,胎心遥远或听不清。
2.1.2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羊水过多的重要方法,通过测量羊水指数(AFI)或最大羊水暗区垂直深度(AFV)来判断羊水量。AFI ≥ 25cm 或 AFV ≥ 8cm 可诊断为羊水过多。超声检查还能了解胎儿结构有无畸形、胎盘情况及脐带异常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胎儿染色体检查:对于怀疑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羊水过多病例,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血糖测定:孕妇血糖升高,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是羊水过多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羊水过多孕妇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以排除糖尿病因素。
2.2 羊水过少的诊断
2.2.1 临床表现
孕妇常于胎动时感腹痛,检查发现宫高、腹围小于同期正常妊娠,子宫敏感,轻压痛。胎儿在宫内活动受限,胎动减少。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多不协调,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2.2.2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同样为诊断羊水过少的关键手段。AFI ≤ 5cm 或 AFV ≤ 2cm 可诊断为羊水过少。超声检查还可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及脐动脉血流参数等,评估胎儿宫内安危。
无应激试验(NST)和生物物理评分(BPS):NST 通过监测胎心率对胎动的反应来评估胎儿宫内储备能力,BPS 结合超声检查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等多项指标对胎儿进行综合评分,两者均可用于判断羊水过少时胎儿的宫内状况,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羊水直接测量:在分娩过程中,可通过人工破膜直接测量羊水量,但此方法有创,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仅在必要时采用。
三、羊水异常的处理策略
3.1 羊水过多的处理
3.1.1 一般处理
对于症状较轻的孕妇,可注意休息,取左侧卧位以改善胎盘血液供应。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体重、宫高、腹围及胎儿情况,定期复查超声了解羊水量变化。
3.1.2 病因治疗
胎儿畸形:若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严重畸形,如神经管缺陷、消化道梗阻等,应向孕妇及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及预后,根据孕妇意愿和胎儿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因妊娠期糖尿病导致的羊水过多,应积极控制孕妇血糖,通过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的控制,羊水量常可逐渐减少。
母儿血型不合:如 Rh 血型不合或 ABO 血型不合,可根据孕妇血清抗体效价及胎儿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宫内输血等,以降低胎儿溶血风险,改善羊水过多状况。
3.1.3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
吲哚美辛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胎儿排尿,减少羊水量。但该药物可能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一般仅用于孕 32 周前、羊水过多且症状严重的孕妇,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3.1.4 羊膜腔穿刺放羊水
当羊水过多引起严重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或怀疑胎儿有畸形需进一步诊断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放羊水。放羊水速度不宜过快,每次放羊水量不超过 1500ml,以防止胎盘早剥、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放羊水后可向羊膜腔内注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
3.1.5 终止妊娠
对于孕周已达足月、胎儿成熟或病情严重难以继续妊娠者,可考虑终止妊娠。根据胎儿情况、宫颈成熟度及孕妇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若宫颈条件不成熟,可先促宫颈成熟后再引产;若存在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产程停滞等,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3.2 羊水过少的处理
3.2.1 一般处理
孕妇应左侧卧位休息,增加胎盘血液灌注。多饮水,每天饮水 2000ml 以上,以增加羊水量。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
3.2.2 病因治疗
胎盘功能减退:对于因胎盘功能减退导致的羊水过少,如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胎盘功能。可给予孕妇吸氧、静脉注射营养药物等治疗,同时加强胎儿监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胎儿成熟度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胎膜早破:若羊水过少由胎膜早破引起,应根据孕周、胎儿情况及母体状况综合决定处理方案。对于孕周较小、胎儿不成熟的胎膜早破,可采取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周,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等治疗;对于孕周已达足月或胎儿成熟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3.2.3 羊膜腔灌注
对于羊水过少且胎儿情况良好、无继续妊娠禁忌证的孕妇,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灌注生理盐水,以增加羊水量,改善胎儿宫内环境。羊膜腔灌注可缓解胎儿肢体粘连、骨骼畸形等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但该操作有一定风险,如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3.2.4 终止妊娠
若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窘迫、胎盘功能严重减退或出现其他危及母婴安全的并发症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孕周已达足月者,可根据宫颈成熟度选择引产或剖宫产;对于孕周较小、胎儿不成熟且羊水过少严重、胎儿难以存活者,应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处理方式。
四、结论
羊水异常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准确及时的诊断是合理处理羊水异常的关键,临床医生应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手段,明确羊水异常的类型及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处理策略,包括一般处理、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羊膜腔操作及终止妊娠等,以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加强对孕妇的孕期保健指导,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早期发现羊水异常并及时干预,对于预防和减少羊水异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