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孕期贫血是孕妇常见健康问题,对母婴健康危害显著。本文聚焦于孕期贫血的有效监测与预防,阐述了孕期贫血监测的常规检查、症状观察方法,并从饮食调整、营养补充剂使用、生活习惯改善、定期产检与医疗干预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保障孕期母婴健康提供科学指导。
一、引言
孕期贫血是妊娠期较为普遍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孕妇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孕期贫血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因此,有效监测和预防孕期贫血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二、孕期贫血的有效监测
2.1 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这是监测孕期贫血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孕妇首次产检时就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后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是判断是否贫血的重要依据。正常情况下,孕妇血红蛋白浓度应不低于 110g/L,若低于此值则可诊断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贫血可分为轻度(100 - 109g/L)、中度(70 - 99g/L)、重度(40 - 69g/L)和极重度(<40g/L)。
血清铁蛋白检测:血清铁蛋白是体内铁储备的指标,能反映孕妇体内铁的储存情况。当血清铁蛋白低于 30μg/L 时,提示体内铁储备减少;低于 20μg/L 则可诊断为铁缺乏,即使此时血红蛋白正常,也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阶段。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表现。血清铁正常范围为男性 11.6 - 31.3μmol/L,女性 9.0 - 30.4μmol/L;总铁结合力正常范围为男性 50 - 77μmol/L,女性 54 - 7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范围为 20% - 55%。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孕妇是否存在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2.2 症状观察
孕妇自身感觉:孕妇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应警惕贫血的可能。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孕妇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苍白、毛发干燥易脱落等症状。
胎儿活动情况:孕妇可以通过数胎动来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胎儿胎动异常,如胎动过于频繁或明显减少,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而孕期贫血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孕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贫血及其他问题。
三、孕期贫血的预防措施
3.1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孕妇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吸收率较高,如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动物血液(鸭血、猪血等)、瘦肉(牛肉、猪肉、羊肉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但也是铁的重要来源,如豆类(黑豆、红豆等)、绿叶蔬菜(菠菜、芹菜、油菜等)、坚果(杏仁、腰果等)。建议孕妇每周食用 1 - 2 次动物肝脏,每次 50 - 100 克;每天摄入 100 - 150 克瘦肉;适量食用豆类和绿叶蔬菜。
保证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摄入:维生素 C 可以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促进铁的吸收。孕妇应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橙子、橘子、柚子等)、草莓、猕猴桃、青椒、西红柿等。建议孕妇每天摄入维生素 C 的量为 100 - 200 毫克,例如每天吃 1 - 2 个橙子或 150 - 200 克草莓。
合理搭配饮食:为了提高铁的吸收率,孕妇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例如,将动物肝脏与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一起炒食,如猪肝炒青椒,既能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又能促进铁的吸收。同时,要避免同时食用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茶、咖啡、牛奶等,这些食物中的鞣酸、钙等成分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铁的吸收。若要饮用茶、咖啡或牛奶,应在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后 1 - 2 小时再进行。
3.2 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铁补充剂:如果孕妇通过饮食无法摄入足够的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补充剂。常见的铁补充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硫酸亚铁片可每次服用 0.3 克,每日 3 次,饭后服用。服用铁补充剂时,应避免与茶、咖啡、牛奶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补充剂: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对预防贫血也有重要作用。孕妇在孕期应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除了食用富含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肉类、鱼类、蛋类、奶类等,还可服用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补充剂。一般建议孕妇在孕早期每天补充叶酸 400 微克,孕中晚期可适当减少至 200 - 300 微克;维生素 B₁₂的补充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
3.3 生活习惯改善
规律作息:孕妇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睡眠时间不少于 8 - 9 小时。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贫血。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每周进行 3 - 5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孕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因此,孕妇应戒烟戒酒,远离二手烟环境。
3.4 定期产检与医疗干预
按时进行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产检,一般孕期产检次数为 7 - 11 次。通过定期产检,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贫血等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孕妇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或导致铁丢失过多,从而增加孕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因此,孕妇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减少贫血的发生。
及时就医:如果孕妇出现贫血症状或产检发现贫血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增加营养补充剂的剂量、进行输血治疗等。
四、结论
孕期贫血的有效监测和预防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孕妇应通过常规检查和症状观察及时监测自己是否贫血,同时采取饮食调整、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产检与医疗干预等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孕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孕妇在孕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胎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迎接新生命的健康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