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

时间:2025-07-05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比例超出正常范围,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异常病变,若不及时诊治,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有助于女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常见症状

  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增生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多或减少等。

  月经周期紊乱: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通常为 21 - 35 天,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月经周期可能变得毫无规律,有时提前,有时推迟,甚至出现长时间不来月经后又突然大量出血的情况。

  经期延长:一般女性的经期为 3 - 7 天,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经期可能会超过 7 天,甚至持续 10 天以上,淋漓不尽。

  经量增多:患者月经期间的出血量明显多于正常水平,可能伴有大量血块,严重时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

  除了月经期间的异常出血,部分患者在非月经期也会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持续时间不定。这种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有时在性生活后、剧烈运动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

  绝经后阴道出血

  对于已经绝经的女性,如果出现阴道出血,哪怕是少量的血丝或血性分泌物,都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增生的可能。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信号之一,而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因此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

  宫腔积脓

  当子宫内膜增生合并感染时,可能导致宫腔积脓。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臭味等症状。疼痛通常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是否有不孕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

  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了解患者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检查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等,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对于绝经后女性,若发现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增生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常用方法之一,包括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无需憋尿,图像清晰,能更准确地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回声等情况。正常情况下,绝经前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一般在 5 - 15mm 之间;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通常不超过 5mm。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提示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增生。

  磁共振成像(MRI):MRI 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的结构和信号变化,对于判断子宫内膜增生的范围、是否侵犯子宫肌层等具有重要价值。但 MRI 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仅在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恶性病变时使用。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金标准”。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以及是否存在癌变。诊断性刮宫分为分段诊刮和普通诊刮,分段诊刮是先刮取宫颈管组织,再刮取宫腔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有助于区分宫颈管和宫腔的病变。诊断性刮宫有一定的创伤,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但一般在正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风险相对较低。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和子宫内膜的情况,可以直接看到子宫内膜的形态、色泽、有无息肉、肿物等病变,并可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宫腔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创伤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怀疑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疾病的患者。但宫腔镜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观察子宫肌层的情况,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的分期诊断不如诊断性刮宫准确。

  子宫内膜增生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妇科疾病混淆。因此,女性一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