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该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增多等不适,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以下是霉菌阴道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卫生习惯:
一、个人衣物卫生
(一)选择合适的内衣裤
优先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衣裤,避免穿着化纤、紧身的内裤。棉质材料柔软舒适,能够让皮肤自由呼吸,减少汗液积聚和局部潮湿环境,不利于霉菌滋生。同时,内裤应宽松合身,避免过紧束缚外阴,影响血液循环和空气流通。
(二)及时清洗更换
每天更换内裤是基本要求,尤其是在运动出汗后或分泌物较多时,更要增加更换频率。清洗内裤时,应使用专用的盆和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洗净后,将内裤放在阳光下充分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若遇阴雨天气,可使用烘干机烘干,确保内裤干燥。
(三)注意衣物存放
洗净晾干的内裤要单独存放,避免与袜子、外衣等混放在一起。可以将内裤放在干净的收纳盒或抽屉中,保持存放环境的干燥、清洁。同时,定期对收纳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霉菌滋生。
二、外阴清洁护理
(一)正确清洗外阴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38 - 40℃为宜。清洗时要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沐浴露或女性护理液清洗阴道内部,以免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和正常菌群,加重病情。
(二)保持外阴干燥
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外阴,尤其是皮肤褶皱处,要确保擦干彻底,避免残留水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外阴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例如,在潮湿的天气或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卫生用品。
(三)避免过度清洁
有些患者为了追求清洁,会频繁使用阴道冲洗器冲洗阴道,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使有益菌减少,从而为霉菌的生长创造条件。一般情况下,阴道具有自我清洁能力,无需进行额外的冲洗。
三、经期卫生管理
(一)选择合格的卫生用品
在月经期间,要选择质量可靠、透气性好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避免使用劣质、过期的卫生用品,以免引起过敏或感染。同时,要根据月经量的多少及时更换卫生巾,一般每2 - 3小时更换一次,即使月经量较少,也不要超过4小时更换,防止细菌滋生。
(二)注意经期清洁
月经期间,除了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外,还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在更换卫生巾前,要洗净双手,避免将细菌带到卫生巾上。如果使用卫生棉条,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和更换,避免长时间不更换导致细菌繁殖。
(三)避免性生活
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宫颈口微微张开,此时进行性生活容易将细菌带入阴道,引起感染,加重霉菌阴道炎的症状。因此,在月经期间应禁止性生活,待月经完全干净后3天再恢复性生活。
四、性生活卫生
(一)性伴侣同治
霉菌阴道炎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因此,如果性伴侣有症状或携带霉菌,应同时进行治疗,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反复。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必要时可使用安全套。
(二)性生活前后清洁
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用温水清洗外生殖器,保持局部清洁。男性要注意清洗阴茎和包皮内侧,女性要清洗外阴和阴道口周围。清洗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避免残留水分滋生细菌。
(三)控制性生活频率
过度的性生活会刺激阴道黏膜,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患者应适当控制性生活的频率,避免频繁性生活。
五、公共场所卫生
(一)慎用公共用品
在公共场所,如酒店、游泳池、公共浴室等,要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的毛巾、浴巾、坐便器等物品。如果必须使用,可以先用开水烫洗或使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注意游泳卫生
如果喜欢游泳,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游泳池。游泳前,要检查游泳池的水质是否清澈,有无异味。游泳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身体,尤其是外阴部位,并更换干净的内衣裤。
霉菌阴道炎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坚持。通过注意上述各个方面的卫生细节,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的风险。同时,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