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功能危害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疾病在诊断技术和治疗策略方面的新进展。在诊断上,影像学技术不断优化,实验室检查指标更加丰富;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均有新的探索与应用,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参考。
一、引言
慢性附件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常因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或病情迁延所致。输卵管积水则是慢性输卵管炎症较为常见的类型,当慢性附件炎累及输卵管,导致输卵管伞端粘连闭锁,浆液性渗出物积聚而形成。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不仅会引起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还可能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孕、宫外孕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诊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诊断新进展
2.1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的常用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传统的经腹部超声检查易受肠道气体、腹壁脂肪等因素干扰,对输卵管积水的显示率有一定限制。而经阴道超声检查由于探头频率高、贴近盆腔器官,能更清晰地显示输卵管的结构和形态,提高输卵管积水的检出率。近年来,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为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输卵管积水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准确地判断积水的严重程度。此外,超声造影技术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和分布情况,能进一步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以及积水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病例具有重要价值。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输卵管的形态、信号强度以及周围组织的改变,能够准确区分输卵管积水与其他盆腔病变,如卵巢囊肿、盆腔包裹性积液等。同时,MRI还能评估输卵管积水的并发症,如输卵管黏膜破坏、输卵管壁增厚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子宫输卵管造影(HSG):HSG是将造影剂注入子宫腔和输卵管,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来观察子宫和输卵管的形态、位置以及通畅情况。该检查不仅能明确输卵管是否存在积水,还能了解积水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子宫腔的形态是否正常。近年来,数字化X线技术的应用使得HSG图像更加清晰,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此外,HSG检查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轻度的输卵管粘连,造影剂的冲击作用可能使粘连分离,恢复输卵管的通畅性。
2.2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因此病原体检测对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白带常规、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但这些方法的阳性率较低,且不能全面反映盆腔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病原体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能够检测出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炎症指标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 6(IL - 6)、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等在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内常升高,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此外,一些新的炎症标志物如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也在逐渐应用于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三、治疗新进展
3.1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的基础药物,其目的是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控制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病原体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的选择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根据病原体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为了提高抗生素在盆腔组织中的浓度,可采用局部用药的方法,如宫腔灌注抗生素等,增强药物的疗效。
抗炎药物治疗:除了抗生素外,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等也可用于治疗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一般仅在病情严重、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短期使用。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湿热瘀阻、气滞血瘀等导致,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此外,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等局部治疗方法也能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3.2 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腹腔镜下可以直观地观察盆腔内的情况,明确输卵管积水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等。输卵管造口术适用于输卵管积水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通过切开输卵管伞端,排出积水,恢复输卵管的通畅性;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输卵管积水严重、无生育要求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输卵管结扎术则适用于输卵管积水严重但希望保留输卵管的患者,可防止积水倒流至宫腔,影响胚胎着床。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卵管导管扩张术和输卵管栓塞术。输卵管导管扩张术是通过导管将扩张剂注入输卵管,使粘连的输卵管分离,恢复其通畅性,适用于输卵管轻度粘连的患者。输卵管栓塞术是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将栓塞剂注入输卵管间质部,阻断输卵管与宫腔的通道,防止积水倒流至宫腔,适用于输卵管积水严重、无生育要求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3.3 辅助生殖技术
对于有生育要求且输卵管积水严重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 - E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输卵管积水可能会影响IVF - ET的成功率,因为积水中的有毒物质可能会反流至宫腔,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因此,在进行IVF - ET前,通常需要先处理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包括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或输卵管近端阻断术等,以消除积水对胚胎着床的不利影响,提高IVF - ET的成功率。
四、结论
慢性附件炎合并输卵管积水是妇科常见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然而,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