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附件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附件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且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加强疾病知识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干预、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等对策,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引言
慢性附件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或病情迁延所致。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长期的疾病困扰和身体不适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慢性附件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取[具体时间段]在[医院名称]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附件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回收率为[X]%。
2.2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等基本信息。
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能较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和社会支持问卷:了解患者对慢性附件炎的认知程度,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评估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医疗支持等。
2.3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患者发放问卷,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同时,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
三、调查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的年龄范围在[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岁,平均年龄为[X]岁;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X]%;职业分布广泛,其中企业职工占[X]%,个体经营者占[X]%,退休人员占[X]%等;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占[X]%,大专占[X]%,本科及以上占[X]%;病程最短为[X]个月,最长为[X]年,平均病程为[X]年。
3.2 SCL - 90评分情况
慢性附件炎患者SCL -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焦虑、抑郁因子得分较高,表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躯体化因子得分为[X]±[X],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为[X]±[X],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为[X]±[X],抑郁因子得分为[X]±[X],焦虑因子得分为[X]±[X],敌对因子得分为[X]±[X],恐怖因子得分为[X]±[X],偏执因子得分为[X]±[X],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为[X]±[X]。
3.3 疾病认知和社会支持情况
疾病认知:大部分患者对慢性附件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了解不足。仅有[X]%的患者知道慢性附件炎主要由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或病情迁延所致;[X]%的患者了解常用的治疗方法;[X]%的患者清楚疾病的预后情况。
社会支持: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家庭支持方面,[X]%的患者认为家庭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不够;朋友支持方面,[X]%的患者表示很少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帮助;医疗支持方面,[X]%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对疾病的心理指导不足。
四、影响因素分析
4.1 疾病因素
慢性附件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长期的疾病折磨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担忧,担心疾病会影响生育功能,也会加重心理负担。
4.2 疾病认知因素
患者对慢性附件炎的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疾病知识和应对方法,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例如,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认为疾病无法治愈,从而放弃治疗或自行更改治疗方案,导致病情加重,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4.3 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这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加重心理问题。
五、对策分析
5.1 加强疾病知识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医院定期组织慢性附件炎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业的妇科医生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等。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为患者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疾病知识手册、宣传海报等,方便患者随时查阅和学习。资料内容应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患者理解和掌握。
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慢性附件炎的相关知识和科普文章,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答疑服务。通过新媒体平台,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疾病信息,与医生和其他患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5.2 提供心理支持干预
心理评估:在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
心理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放松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心理支持疗法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建立心理支持小组:组织慢性附件炎患者成立心理支持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患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和心理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同时,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5.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家庭支持: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慢性附件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家属应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陪伴患者就诊、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等。
朋友支持:鼓励患者与朋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治疗情况。朋友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妇科疾病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对慢性附件炎患者的关注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附件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应采取加强疾病知识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干预、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和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康复。同时,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心理护理纳入到慢性附件炎的整体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