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妇科检查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预防

时间:2025-07-26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摘要: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在妊娠期间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可能导致的流产、早产、胎位异常、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并从孕前评估、孕期监测、生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妊娠顺利进行。

  一、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育龄期女性患病率较高,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情况愈发常见。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子宫肌瘤可能随之生长、变性,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了解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2.1 流产

  机制: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突出,会改变宫腔形态,影响受精卵的正常着床和胚胎发育。肌壁间肌瘤若较大,可使子宫腔变形,子宫内膜供血不足,导致胚胎缺血缺氧,从而引发流产。此外,子宫肌瘤还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

  特点:多发生于妊娠早期,患者常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流产的发生率随肌瘤大小的增加而升高。

  2.2 早产

  机制:较大的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的扩张和收缩功能。在妊娠晚期,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降低子宫的顺应性,从而诱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另外,子宫肌瘤合并感染或发生红色变性时,也会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特点: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重、黄疸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2.3 胎位异常

  机制:子宫肌瘤占据宫腔空间,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活动,使胎儿不能以正常的姿势入盆和下降,从而导致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对胎位的影响更为明显。

  特点:胎位异常会增加分娩的难度和风险,可能导致难产、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

  2.4 胎盘早剥

  机制: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子宫局部收缩不协调,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压力不均衡,容易发生胎盘早剥。尤其是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会引起剧烈腹痛和子宫收缩,进一步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特点: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孕妇大出血、休克,危及孕妇生命;同时,胎儿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或出现严重后遗症。

  2.5 产后出血

  机制:子宫肌瘤影响子宫收缩力,使子宫不能有效收缩以闭合胎盘剥离面的血管,从而导致产后出血。此外,剖宫产时若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可能会增加手术创伤和出血量,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的风险。

  特点: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出血可导致孕妇休克、贫血、感染等严重后果,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三、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3.1 孕前评估与处理

  全面检查: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患有子宫肌瘤及肌瘤的大小、位置和类型。对于肌瘤较大、有明显症状或影响宫腔形态的患者,可在孕前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手术方式可根据肌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选择经腹、腹腔镜或宫腔镜等途径。

  术后妊娠时间:术后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和手术情况,合理安排再次妊娠的时间。一般建议在术后 1 - 2 年后再怀孕,以降低孕期子宫破裂等风险。对于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可在术后 3 - 6 个月考虑妊娠。

  3.2 孕期监测与管理

  定期产检:孕期应增加产检次数,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子宫肌瘤的变化。通过超声检查定期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评估胎儿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同时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血流情况,及时发现肌瘤变性等并发症。一般建议孕早期每 4 - 6 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孕中期每 2 - 3 周进行一次,孕晚期每周进行一次。

  营养支持:保证孕妇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对于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如补充氨基酸、能量合剂等,促进胎儿生长。同时,孕妇应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子宫肌瘤的病情和胎儿的健康。

  休息与活动: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少子宫肌瘤对胎儿的压迫和刺激。但也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加重子宫的负担。

  预防感染: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性生活过于频繁或粗暴,以免引起生殖道感染。感染可能诱发子宫肌瘤变性,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如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3 特殊情况处理

  肌瘤变性:妊娠期间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变性是红色变性,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孕妇应及时就医。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应用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等,以缓解症状、控制感染。一般情况下,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逐渐缓解,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胎位异常:对于因子宫肌瘤导致的胎位异常,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胎位矫正。常用的方法有胸膝卧位、艾灸至阴穴等。但胎位矫正需在妊娠 30 - 32 周进行,且效果因人而异。如果胎位矫正不成功或存在其他剖宫产指征,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3.4 分娩期处理

  阴道分娩:对于肌瘤较小、位置不影响产道且胎儿情况良好的孕妇,可考虑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警惕因肌瘤影响胎头下降和内旋转导致难产的发生。如出现产程停滞、胎儿窘迫等情况,应及时改为剖宫产。

  剖宫产:对于肌瘤较大、位置低(如宫颈肌瘤)、影响产道或怀疑肌瘤有恶性变可能的孕妇,以及有其他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等)的孕妇,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在剖宫产术中,可根据肌瘤的情况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但需权衡手术风险和益处。对于肌瘤较大、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或术中出血较多的情况,可暂不剔除肌瘤,待产后身体恢复后再进行处理。

  四、结论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孕前的全面评估与处理、孕期的密切监测与管理、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以及分娩期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孕妇及其家属应提高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保障妊娠的顺利进行和母婴的安全。同时,临床医生也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管理,为孕妇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