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带中带有血丝(血性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异常的常见信号,可能由炎症、肿瘤、内分泌紊乱或医源性损伤等多种因素引发。其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轻者可能为生理性改变,重者可能提示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本文系统梳理血性白带的病因分类、典型疾病特征及诊断要点,旨在帮助女性提高警惕,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实现早诊早治。
一、引言
白带由阴道黏膜渗出液、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混合而成,正常呈白色或透明状,无异味。当白带中混有血液(血量从微量血丝到明显出血不等)时,称为血性白带,可能伴随异味、瘙痒、腹痛等症状。血性白带的病因复杂,涉及生殖系统多个器官,既可能是生理性改变(如排卵期出血),也可能是病理性疾病(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现。因此,识别血性白带的特征并警惕潜在疾病,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二、需警惕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生殖道炎症
炎症是血性白带最常见的病因,因病原体侵袭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出血。
宫颈炎
病因: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或因化学刺激(如阴道灌洗)、机械损伤(如性交)导致。
临床表现:
接触性出血: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血丝。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伴异味。
腰骶部疼痛:炎症扩散至盆腔时可能出现。
诊断:宫颈分泌物涂片、核酸检测(NAA)或宫颈活检。
阴道炎
病因: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pH升高(>5.0)促进其繁殖。
老年性阴道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萎缩、变薄,易受细菌侵袭。
临床表现:
滴虫性阴道炎:黄绿色泡沫状白带,伴外阴瘙痒,性交后或月经后出血更明显。
老年性阴道炎:淡黄色或血性白带,伴外阴灼热感,阴道黏膜可见点状出血。
诊断: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滴虫、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菌丝)。
子宫内膜炎
病因:多由产后、流产或宫腔操作后感染引起,病原体经阴道上行至子宫内膜。
临床表现:
血性白带伴下腹痛、发热,月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
严重者可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恶臭。
诊断: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宫腔镜活检。
(二)生殖道肿瘤
肿瘤是血性白带的严重病因,早期识别可显著改善预后。
宫颈癌
病因:高危型HPV(如16、18型)持续感染是主要诱因,吸烟、免疫抑制、多性伴侣等增加风险。
临床表现:
接触性出血: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性白带。
阴道排液:晚期可出现米泔样或血性恶臭分泌物。
晚期症状:尿频、尿急、便秘(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诊断: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活检。
子宫内膜癌
病因: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绝经后阴道流血:早期表现为少量血性白带,后期为不规则出血。
月经紊乱:未绝经者可能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诊断: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
子宫黏膜下肌瘤
病因:肌瘤向宫腔内生长,黏膜面积增大导致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出血。
临床表现: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月经期出现血性白带。
伴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
诊断:超声检查(肌瘤位置、大小)、宫腔镜检查。
(三)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
激素水平波动可导致子宫内膜异常脱落,引发血性白带。
排卵期出血
病因: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多见于月经周期规律者。
临床表现:
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血性白带,持续1-3天,无其他症状。
出血量少于月经量,可自行停止。
诊断: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结合月经周期推断。
黄体功能不足
病因:黄体分泌孕酮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易发生突破性出血。
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缩短(<21天),或经前数天出现少量血性白带。
伴不孕或早期流产史。
诊断: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但高温相<11天)、血孕酮检测。
口服避孕药副作用
病因:激素剂量或类型不适应导致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
临床表现:
服药初期出现少量血性白带,持续数天至数周。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避孕方式后可缓解。
诊断:结合用药史及排除其他疾病。
(四)医源性损伤
宫腔操作或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损伤生殖道黏膜,导致出血。
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出血
病因:IUD刺激子宫内膜引起无菌性炎症,或机械性损伤导致出血。
临床表现:
放置后3-6个月内出现间断性血性白带,伴下腹坠胀。
出血量一般较少,可自行停止或经药物治疗缓解。
诊断:超声检查确认IUD位置,排除感染或穿孔。
宫腔手术并发症
病因: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或宫颈管。
临床表现:
术后1-2周内出现血性白带,伴下腹隐痛。
出血量多或持续不净需警惕感染或残留。
诊断:超声检查(宫腔内有无残留)、血HCG检测(排除妊娠相关疾病)。
三、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详细询问病史:
出血时间(月经周期、绝经后)、量、颜色、伴随症状(腹痛、发热、体重下降)。
既往疾病史(HPV感染、肿瘤家族史)、手术史、用药史(激素类药物)。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有无充血、溃疡或肿物,触诊子宫及附件有无压痛或包块。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宫颈细胞学、HPV检测、血HCG(排除妊娠相关疾病)。
影像学检查:超声(经阴道或腹部)、MRI(评估肿瘤范围)。
病理检查:宫颈活检、子宫内膜活检(确诊肿瘤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需与尿道出血(血尿)、直肠出血(便血)混淆的血性分泌物区分。
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四、结论
白带中带有血丝是女性生殖系统异常的重要警示信号,其病因涵盖炎症、肿瘤、内分泌紊乱及医源性损伤等多方面。女性应提高警惕,尤其需关注以下高危因素:
绝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癌风险显著升高);
接触性出血(宫颈癌的典型表现);
血性白带伴异味、发热(严重感染可能);
出血持续不净或反复发生(需排除恶性肿瘤)。
建议:出现血性白带时,避免自行用药或冲洗阴道,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检查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