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妇科检查

宫颈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时间:2025-08-15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摘要:宫颈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宫颈息肉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准确分析术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术后恢复、预防严重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宫颈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手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表现,多由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宫颈息肉切除术是去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术后出血作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深入了解术后出血的原因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术后出血的原因

  (一)手术因素

  息肉蒂部处理不当

  在切除宫颈息肉时,若息肉蒂部较粗,切除后创面较大,且止血不彻底,如未对蒂部血管进行有效结扎或电凝止血,就容易导致术后出血。例如,使用传统的息肉钳摘除术时,对于蒂部较宽的息肉,钳夹可能无法完全夹住蒂部组织,造成止血不确切,术后创面渗血。

  手术范围过大或过深

  如果手术过程中切除范围过大,损伤了周围正常的宫颈组织,或者切除过深,伤及宫颈血管,会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比如,在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息肉时,若切除深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会损伤宫颈深部的血管,导致术后出血。

  手术器械使用不当

  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对术后出血也有影响。例如,电刀的功率设置过高,在切除息肉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度热损伤,导致组织坏死、脱落,引起术后延迟性出血;而功率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止血,增加术中出血量,进而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

  (二)患者自身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的凝血时间延长,术后创面的小血管难以正常凝固止血,从而引发持续出血。

  感染

  术后宫颈创面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感染。感染会导致创面组织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同时,炎症还会刺激创面分泌炎性物质,影响创面的愈合,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例如,术后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过早进行性生活或盆浴,都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

  宫颈炎症

  宫颈息肉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炎症。炎症会使宫颈组织质地脆弱,血管丰富且容易扩张。在手术切除息肉后,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创面在炎症的刺激下容易出血,且出血可能反复发生。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术后患者如果过早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会使腹部压力增加,导致宫颈创面受到牵拉和挤压,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例如,术后一周内进行跑步、跳绳等剧烈运动,或者搬运重物等,都可能诱发术后出血。

  三、术后出血的处理措施

  (一)少量出血的处理

  观察与休息

  对于术后仅有少量阴道出血,如点滴状出血或血性分泌物,且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可先密切观察。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少量出血可在数天内自行停止。

  药物治疗

  可以给予患者口服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胶囊、维生素K等,以促进血液凝固,减少出血。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

  (二)中等量出血的处理

  局部压迫止血

  若出血量稍多,可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无菌纱布球或棉球压迫宫颈创面,通过物理压力使出血的小血管闭合,达到止血目的。压迫时间一般为数小时,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导致纱布移位。压迫后观察出血情况,若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可在一定时间后取出纱布;若仍有出血,可能需要延长压迫时间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

  电凝止血

  对于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电凝止血的方法。在妇科检查镜下,使用电凝器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处理,通过高温使出血的血管凝固封闭,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电凝止血具有止血迅速、效果确切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电凝的深度和范围,避免过度电凝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三)大量出血的处理

  紧急处理

  若患者出现大量阴道出血,表现为短时间内阴道流血量多,甚至伴有头晕、乏力、心慌等失血性休克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等生命支持治疗。

  手术止血

  在紧急处理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需尽快进行手术止血。根据出血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再次进行宫颈息肉切除部位的缝合止血,或者对较大的血管进行结扎止血。对于一些复杂的出血情况,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止血方法进行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防止再次出血。

  四、结论

  宫颈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其发生原因涉及手术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对于术后出血的处理,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观察休息、药物治疗、局部压迫止血、电凝止血或手术止血等相应的措施。同时,加强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术后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对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