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妇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指盆腔内存在一定量的液体。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盆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表现。了解引起女性出现盆腔积液的原因,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及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生理性、病理性两方面详细阐述其成因。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的原因
(一)月经周期相关因素
排卵因素: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排卵是一个关键环节。当卵泡发育成熟并破裂时,卵泡液会随之流入盆腔。这些卵泡液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就形成了盆腔积液。通常情况下,这种生理性积液量较少,一般不超过 10mm,且不会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由于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所以部分女性在这个时期进行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少量的盆腔积液。
经血逆流: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周期性脱落并随经血排出体外。在少数情况下,部分经血可能会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经血中的成分在盆腔内积聚,也会导致盆腔积液的产生。不过,这种生理性的经血逆流所致积液量通常也较少,且随着月经的结束,身体会逐渐吸收这些积液,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二)腹膜分泌与吸收平衡
腹膜具有分泌和吸收液体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腹膜会分泌少量的液体,以润滑盆腔内的脏器,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同时,腹膜也会不断吸收这些液体,维持盆腔内液体的动态平衡。当腹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盆腔内只会存在极少量的液体,通常在超声检查中不易被发现。但如果腹膜的分泌功能相对增强或吸收功能减弱,就可能导致盆腔内液体增多,出现生理性盆腔积液。例如,在女性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下降时,腹膜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短暂的分泌与吸收失衡。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原因
(一)盆腔炎症
病原体感染:盆腔炎症是引起病理性盆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外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盆腔时,会引发盆腔内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病原体沿生殖道向上蔓延至盆腔)、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盆腔)以及淋巴传播(如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炎症会导致盆腔内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增多,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积液。同时,炎症还可能引起盆腔粘连,影响积液的吸收和排出,导致积液量进一步增加。
不洁性生活:不洁的性生活是导致盆腔炎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性生活中,如果双方不注意卫生,容易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女性生殖道,引发感染。此外,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等行为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盆腔炎症和盆腔积液的发生。
宫腔内手术操作: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上环取环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手术操作不当,可能会将病原体带入盆腔,引起感染。术后如果没有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如过早进行性生活、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也容易导致盆腔炎症的发生,从而出现盆腔积液。
(二)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发育,最常见的部位是输卵管。当异位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时,会导致妊娠囊破裂,血液和蜕膜组织等流入盆腔,形成盆腔积液。这种情况下,盆腔积液的量通常较多,且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因大量出血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有停经史、腹痛和阴道流血症状的女性,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以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
(三)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
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的卵巢肿瘤性疾病。当卵巢囊肿受到外力撞击、性生活过度剧烈或囊肿自身生长过大等原因时,可能会发生破裂。囊肿破裂后,囊内的液体流入盆腔,导致盆腔积液。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腹痛,疼痛程度因囊肿大小和破裂程度而异。如果囊肿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较多,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指供应卵巢囊肿的血管发生了扭曲,使囊肿缺血甚至坏死破裂。这种情况多见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畸胎瘤。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卵巢囊肿蒂扭转发生后,也可能会导致盆腔内出血和积液。
(四)肿瘤性疾病
盆腔肿瘤:盆腔内的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肿瘤等,可能会因为肿瘤组织的坏死、出血或侵犯周围组织,导致盆腔内液体增多,形成盆腔积液。恶性肿瘤引起的盆腔积液量通常较多,且可能伴有血性成分。患者除了有盆腔积液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通过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可以对盆腔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
腹膜肿瘤:腹膜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肿瘤和转移性腹膜肿瘤。原发性腹膜肿瘤较为少见,而转移性腹膜肿瘤多由胃肠道、卵巢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腹膜肿瘤会导致腹膜的分泌功能异常,产生大量的腹水,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盆腔积液。患者会出现腹部膨隆、腹胀、腹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五)其他因素
黄体破裂:在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当黄体受到外力作用(如剧烈运动、性生活等)或自身凝血功能异常时,可能会发生破裂。黄体破裂后,血液会流入盆腔,导致盆腔积液。患者会出现一侧下腹突发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伴有头晕、乏力等休克症状。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一周左右。
结核性盆腔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称为结核性盆腔炎。结核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淋巴传播或直接蔓延等方式侵犯盆腔。结核性盆腔炎会导致盆腔内组织器官发生干酪样坏死、渗出等病变,形成盆腔积液。患者除了有盆腔积液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检查等方法可以确诊结核性盆腔炎。
引起女性出现盆腔积液的原因众多,既有生理性的正常现象,也有病理性的疾病表现。对于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而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