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月经不调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月经不调

时间:2025-09-24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症状,表现为周期、经期、经量或伴随症状的异常。判断需结合月经周期(21-35天为正常)、经期(3-7天)、经量(5-80ml)等核心指标,同时关注痛经、闭经、经间期出血等伴随症状。通过记录月经日记、医学检查(如激素六项、超声)及排除妊娠、器质性疾病,可明确病因并制定干预方案。

  一、月经不调的核心判断标准

  (一)月经周期异常

  正常范围:21-35天(从月经来潮第1天到下次月经第1天)。

  异常表现:

  周期缩短:<21天(如每15-20天来潮一次),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子宫内膜病变。

  周期延长:>35天(如每40-60天来潮一次),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或卵巢早衰。

  周期紊乱:无固定规律(如1个月来潮2次,或2-3个月来潮1次),常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

  (二)经期异常

  正常范围:3-7天(从阴道出血开始到完全停止)。

  异常表现:

  经期延长:>7天(如持续10-15天),可能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

  经期缩短:<3天(如仅1-2天),需警惕宫腔粘连或卵巢功能衰退。

  (三)经量异常

  正常范围:5-80ml(以普通卫生巾浸透程度估算,单日用量≤6片为正常)。

  异常表现:

  经量过多:单日卫生巾用量>10片,或需每1-2小时更换一次,可能由子宫肌瘤、腺肌症或凝血异常引起。

  经量过少:单日卫生巾用量<2片,或仅有点滴出血,需排查宫腔粘连、卵巢早衰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伴随症状的警示信号

  (一)痛经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疾病,多因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痉挛,表现为经期下腹坠胀、腰酸,热敷或止痛药可缓解。

  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引起,疼痛逐渐加重,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需通过超声或MRI确诊。

  (二)闭经

  原发性闭经:年龄>15岁且无月经来潮,需排查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生殖器官发育畸形。

  继发性闭经:曾有月经来潮,但停经≥6个月(或3个正常周期),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瘤或过度节食导致的下丘脑性闭经。

  (三)经间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月经中期(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出现少量出血,持续1-3天,因雌激素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多无需处理。

  非排卵期出血:出血时间不固定,可能由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癌或避孕环移位引起,需通过宫颈涂片、宫腔镜等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三、自我评估与医学检查流程

  (一)自我记录月经日记

  记录内容:

  每次月经来潮日期、持续时间、经量(用卫生巾数量估算)。

  伴随症状(如痛经程度、是否伴随头晕、乏力等)。

  记录周期:建议连续记录3-6个月经周期,以发现潜在规律。

  (二)初步筛查

  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若月经推迟,需先通过早孕试纸或血HCG检测排除妊娠。

  基础体温测定:

  每日晨起未活动前测量体温并记录。

  正常排卵者体温呈双相型(排卵后升高0.3-0.5℃),若体温持续单相,可能提示无排卵。

  (三)医学检查

  激素六项:

  抽血时间:月经第2-4天(基础激素水平)或排卵后7天(黄体功能)。

  关键指标: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PRL(泌乳素)、T(睾酮)。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形态(如多囊样改变)、子宫肌瘤或腺肌症。

  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如息肉、粘连)。

  其他检查:

  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排除甲亢或甲减。

  凝血功能(PT、APTT):排查血友病等凝血障碍。

  四、常见病因与干预方向

  (一)内分泌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表现:月经稀发、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痤疮)、卵巢多囊样改变。

  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减重5%-10%)、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周期。

  高泌乳素血症:

  表现:月经稀发、闭经、泌乳。

  干预:溴隐亭降低泌乳素水平。

  (二)器质性疾病

  子宫肌瘤:

  表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

  干预:无症状者定期随访,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子宫内膜癌:

  表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干预:全子宫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化疗。

  (三)生活方式因素

  压力与焦虑: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下丘脑功能抑制,引发闭经或月经紊乱。

  干预:心理疏导、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瑜伽、冥想)。

  过度节食或运动:体重下降过快(>10%/月)或运动量过大(如马拉松训练)可抑制排卵。

  干预:恢复健康体重(BMI 18.5-23.9),减少运动强度。

  五、总结

  判断月经不调需综合周期、经期、经量及伴随症状,通过自我记录与医学检查明确病因。育龄期女性应优先排除妊娠及器质性疾病,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需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干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手术,核心目标是恢复规律月经、保护生育功能并预防远期并发症(如子宫内膜增生、骨质疏松)。若出现月经紊乱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剧烈腹痛、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