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显著增加妊娠风险,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孕前预防、孕期管理、分娩期处理以及产后护理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降低前置胎盘带来妊娠风险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保障母婴安全。
一、引言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 28 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其典型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前置胎盘不仅会导致孕妇贫血、产褥感染等,还可能引发胎儿窘迫、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结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前置胎盘带来的妊娠风险至关重要。
二、孕前预防
(一)做好计划生育
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降低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多次宫腔操作易引发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萎缩等病变,使胎盘为获取足够营养而向子宫下段延伸,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几率。育龄夫妇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
(二)积极治疗妇科疾病
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防止炎症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病变,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以改善子宫内环境。
(三)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此外,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三、孕期管理
(一)定期产检
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尤其是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胎盘位置、类型及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动态观察胎盘位置的变化。一般在妊娠 18 - 24 周进行首次超声筛查,之后根据情况每 2 - 4 周复查一次。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等,应增加产检次数,加强监测。
(二)自我监测
指导孕妇自我监测阴道流血情况,包括出血时间、量、颜色及有无血块等。若出现阴道流血,应及时就医。同时,孕妇要密切观察胎动情况,每天早、中、晚各数 1 小时胎动,3 次胎动数相加乘以 4,即为 12 小时胎动数。正常胎动每小时 3 - 5 次,12 小时胎动数应大于 30 次。若胎动异常,如胎动突然增多或减少,应及时进行胎心监护等检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三)合理饮食与休息
孕妇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食物,以纠正贫血,增强身体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以增加胎盘血供,减少出血风险。对于有出血症状的孕妇,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四)心理支持
前置胎盘孕妇往往会因担心胎儿安危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孕妇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前置胎盘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进展,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孕妇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心理压力。
四、分娩期处理
(一)终止妊娠时机选择
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对于妊娠小于 36 周、胎儿体重小于 2300g、阴道流血量不多、孕妇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可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但需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一旦出现反复大量出血、胎儿窘迫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妊娠 36 周以后的前置胎盘孕妇,可考虑终止妊娠。
(二)终止妊娠方式选择
剖宫产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完全性前置胎盘和部分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可以迅速结束分娩,减少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阴道流血不多、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也可在严密监测下试行阴道分娩。但阴道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出血情况和胎儿的宫内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改为剖宫产。
(三)术前准备
全面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包括生命体征、贫血程度、凝血功能等,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和宫内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备血准备,以备术中出血时及时输血。向孕妇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缓解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取得他们的配合。
(四)术中及术后处理
术中若出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子宫动脉结扎或栓塞等。若出血难以控制,必要时需切除子宫。术后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等,每 15 - 30 分钟测量一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孕妇有无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感染症状。鼓励孕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情感交流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五、产后护理
(一)出血观察与处理
产后继续密切观察孕妇的阴道流血情况,包括出血量、颜色及有无血块等。若发现出血量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同时,要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防止产后出血导致休克。
(二)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卫生巾。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孕妇有无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感染症状。若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康复指导
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产后康复锻炼,如产后体操等,促进身体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康复。
六、结论
前置胎盘带来的妊娠风险不容忽视,通过孕前预防、孕期管理、分娩期处理以及产后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前置胎盘带来的妊娠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前置胎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孕妇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孕妇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共同应对前置胎盘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