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0371-61006100
首页>妇科检查

慢性盆腔炎的典型症状与临床表现

时间:2025-09-14 来源:郑州商都妇科医院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病原体反复感染或盆腔手术创伤引发,病程迁延(通常>6个月),可导致盆腔组织粘连、瘢痕形成及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下从局部症状、全身表现、并发症及体征四方面系统阐述典型特征,为临床诊断与鉴别提供规范依据。

  一、局部症状:以盆腔疼痛为核心

  1. 慢性下腹痛

  疼痛性质: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疼痛范围:局限于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臀部或大腿内侧,呈“牵涉痛”特征。

  机制:炎症刺激盆腔神经丛,导致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盆腔粘连牵拉脏器包膜引发疼痛。

  2. 腰骶部酸痛

  表现:晨起或久坐后加重,活动后减轻,严重者需弯腰行走或卧床休息。

  关联因素:炎症累及宫骶韧带,刺激腰骶神经根;盆腔静脉淤血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

  3. 性交痛

  特点:深部性交时疼痛加剧,可能与宫颈举痛、子宫后倾固定或输卵管粘连有关。

  影响:导致性欲减退、性回避行为,进而影响夫妻关系及心理健康。

  4. 阴道分泌物异常

  表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如鱼腥味),可能与宫颈管炎症或子宫内膜炎相关。

  实验室证据:白带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15/HP),清洁度Ⅲ-Ⅳ度。

  二、全身症状:非特异性但需警惕

  1. 低热与乏力

  表现:体温波动于37.5-38℃,午后或夜间加重,伴全身倦怠感,易被误认为“感冒”或“亚健康”。

  机制:病原体持续释放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炎症介质(如IL-6、TNF-α)水平升高。

  2. 月经紊乱

  类型:

  经期延长:炎症刺激子宫内膜修复延迟,出血时间>7天;

  经量增多:子宫内膜面积增大或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经加重:前列腺素合成增多或子宫过度收缩。

  高危因素:合并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瘤时症状更显著。

  3. 胃肠道症状

  表现:腹胀、便秘或腹泻,与盆腔粘连压迫直肠或炎症刺激肠管有关。

  鉴别要点:需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发性消化道疾病。

  三、并发症表现:功能损害的警示信号

  1. 不孕

  发生率:约20%-30%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合并不孕,与输卵管粘连、堵塞或卵巢功能受损相关。

  机制:

  输卵管伞端闭锁或管腔狭窄,阻碍卵子与精子结合;

  盆腔粘连改变卵巢位置,影响排卵及拾卵;

  炎症因子(如IL-1β)直接损伤子宫内膜容受性。

  2. 异位妊娠

  风险增加:慢性盆腔炎患者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女性的6-8倍。

  病理基础:输卵管黏膜皱襞粘连、纤毛功能丧失,导致受精卵运行受阻,着床于输卵管黏膜层。

  3. 慢性盆腔痛

  定义:疼痛持续>6个月,常规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机制:

  盆腔神经丛敏感化(神经可塑性改变);

  中央敏化(脊髓及大脑对疼痛信号放大);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加重疼痛感知)。

  四、体征:妇科检查的关键发现

  1. 子宫位置异常

  表现: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且固定,活动度差,与宫骶韧带粘连有关。

  触诊:子宫体压痛明显,尤以宫颈举痛(抬举痛)为特征性表现。

  2. 附件区增厚与包块

  触诊:双侧附件区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不规则包块,边界不清,压痛阳性。

  超声证据:输卵管增粗(直径>1cm)、积水(呈“腊肠样”改变)或卵巢周围炎性包裹性积液。

  3. 宫骶韧带增粗

  触诊:宫颈后壁与直肠间触及增粗、触痛的条索状物,提示炎症累及宫骶韧带。

  意义:是慢性盆腔炎的特异性体征,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4. 阴道分泌物性状

  视诊:宫颈口可见脓性分泌物,宫颈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可见糜烂或息肉。

  实验室:分泌物pH值>4.5,胺试验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感染)。

  五、临床分期与严重程度评估

  1. Mardh分期标准

  Ⅰ期(轻度):仅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无增厚或包块;

  Ⅱ期(中度):子宫固定,一侧附件区增厚或包块;

  Ⅲ期(重度):双侧附件区包块或盆腔广泛粘连。

  2. 疼痛评分工具

  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自评疼痛程度,≥4分需干预;

  慢性盆腔痛问卷(CPPQ):评估疼痛对日常生活、工作及情绪的影响。

  六、鉴别诊断要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经前加重,经后缓解);

  超声可见卵巢巧克力囊肿;

  血清CA125轻度升高(通常<200U/mL)。

  卵巢恶性肿瘤:

  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超声提示实性或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血流信号丰富;

  肿瘤标志物(如CA125、HE4)显著升高。

  盆腔结核:

  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超声可见盆腔钙化灶或干酪样坏死;

  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或T-SPOT.TB阳性。

  总结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多样性和复发性特点,核心症状为慢性盆腔疼痛伴月经紊乱,体征以子宫固定、附件区增厚及宫骶韧带增粗为特征。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如超声、腹腔镜),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肿瘤等鉴别疾病。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如反复宫腔操作、性传播疾病史)及规范治疗急性炎症是预防慢性化的关键。


提示:医疗健康信息具有强领域专业性,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具体疾病诊疗请及时到医院就诊。